手机扫一扫阅读
在安徽,一场由政府主导、服务升级的安全变革正重塑电气焊行业生态。面对动火作业监管“底数模糊、隐患难防”的痛点,安徽省应急管理厅主动转变作风,以“皖云焊”平台为核心载体,通过技术赋能、标准引领和流程再造,将严格监管转化为暖心服务,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。
转变作风,从“被动管理”转向“主动减负”
零成本真减负:省级统一搭建“皖云焊”平台框架,免费配发至各地市使用,大幅降低地方政府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。应急部门联合财政部门出台了补贴政策,减轻企业电气焊“加芯赋码”负担。
破除门槛壁垒:制定开放接入标准,以开放标准促公平竞争。鼓励符合规范的硬件及服务平台平等接入,营造公平市场环境,激发行业创新活力。
简化操作流程:焊工仅需扫码、上传环境信息、等待平台秒级审核,十秒内即可合规开机作业,真正实现“把麻烦留给平台,把方便让给企业”。
精准解难,从“模糊管控”转向“智慧护航”
赋码管理破难题:为全省7.3万余台电焊机赋予“电子身份证”(加芯赋码),动态关联5万余名持证焊工及2.4万家涉焊企业信息,破解人机管理盲区,彻底解决设备与人员底数不清的管理顽疾。从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了解到,安徽省电气焊“加芯赋码”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位。
风险预警早干预:平台7×24小时智能监测,累计发出预警26.5万余条,整改率超98%,审核特种作业证书异常1.9万余张,拦截违规远程开机2301次,变事后追责为事前防范,“构建风险捕捉、跟踪督办、消除预警”全闭环,为企业安全生产装上“智慧保险”。
数据互通提效能:推动平台与城市生命线、特种作业监管平台等综合监管系统数据融合,构建动火作业全链条监管服务体系,做到“一次录入、多方共享”,减少企业多头报送负担。
服务升级,从“要我合规”转向“我要持证”
政策牵引激发内生动力:合肥等地率先形成“设备入网、持证上岗”的市场共识,企业自发要求施工方接入监管平台,政策导向有效转化为市场自觉。
考证热潮印证服务成效:2025年第一季度焊工证报考人数同比激增约120%,第二季度环比增长超30%左右,折射出行业规范化水平跃升。
安全效益反哺行业发展:2025年上半年全省电气焊火灾事故同比下降超40%,安全环境优化为企业稳定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从被动监管到主动护航,“皖云焊”模式的成功实践,标志着政府职能正加速向服务型转变,通过精准化解企业安全管理的痛点、堵点,不仅守住了“烟火日常”的安全底线,更以本质安全点燃了行业规范发展的内生引擎。